2007级卫生常识课主要内容(一)

第一周:健康的概念及其与我们的关系;传染病的一般知识

一、健康与每个同学的关系。

1、在我们2007级入学的1200名学生中,肥胖者123人,营养不良者76人,合计199人,接近17%;心脏病患病率为1.6%,血压偏高的同学占0.7%,慢性中耳炎约2.3%,慢性扁桃体肿大者占21%,龋齿患病率29%,近视率接近71%,这只是是普通体检查出来的一般问题。平时还经常有感冒发烧咳嗽、胃病发作、腹泻发作、关节扭伤、各种外伤而到校内校外就诊或因伤因病请假的同学。再有,有些种类的疾病呈现低龄化倾向,原本多发于三四十岁以上人群的病症在我们二十左右岁青年人身上也逐渐多了起来,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等,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这种趋势。简单地说,现在的青少年的整体健康水平不高、健康状况不够好,身体素质有所下降。可见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看病、用药、防范意外伤害、正确应对突发的身体伤害,是和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的事情。我们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可是我国居民的疾病谱已经接近了发达国家,这就使我们不得不以少得多的资金来应对相同的疾病。以2004年为例,当中国政府每拿出一元人民币来为中国人防病治病时,英国政府能拿出260多英镑来为英国人防病治病。我国人民整体的健康意识不强、保健能力不够,而发达国家居民虽然生活富裕,但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这些常见病却并不比我们高太多。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很多有病治不起和因病返贫的现象,所以加强防病的知识普及与能力培养,对社会、对个人都是非常必要的。

2、开设卫生常识课程是国家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比较系统地了解医、药、卫生、防病、保健、急救知识的机会,课时不多,应予珍惜。大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还很长,而身体的健康又是一切事业、前途、希望的基础,所以学习和掌握一些防病常识、就诊常识、用药常识、急救常识,会给大学生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一定的帮助,有时甚至可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3、卫生常识课的目的:树立健康意识、增强保健能力;从身心健康的角度提高个人素质。

4、概括地说,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而且是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一种完美状态。

二、传染病的有关知识。

1、传染病和流行病的的含义与区别:

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动物与人之间传播、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特点:①、有特定的病原微生物;②、有携带这种病原微生物的人或动物;③、由别的人或动物通过某种方式感染而来。

流行病是指某种疾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数量多少,医学上称为“流行强度”,用百分率表示。不要把流行病与传染病相混淆,就是说流行病不一定传染,传染病也不一定流行。

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过程有三个主要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人群。

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也要紧紧抓住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三个主要环节。

2、传染病的管理与我们每个人义务:

我国制定有《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传染病的防与治都是依法进行的,就是说医生对传染病的预防、诊断、治疗行为是依法进行的,传染病患者接受治疗与医学管理的行为也是依法进行的,特别是传染病患者依法接受治疗与医学管理、必要的时候是需要依法强制治疗、强制隔离、强制管理的,这一点与非传染性疾病有着显著的区别。根据不同种类传染病对人群危害程度的不同,所采取的管理强度也不相同。需要同学们知道的是:

①、       我们每个公民都是传染病的义务报告人;

②、       被确认为法定传染病的患者应接受治疗与隔离而不接受、从而造成该传染病的人为扩散的,属违法行为,后果严重者可追究法律责任。

③、       法定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也要依法接受隔离观察。

传染病报告时间:

①甲类传染病、非典型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城镇应在2小时以内,农村应在6小时内报告。

②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和副伤寒、疟疾、淋病、梅毒、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在6小时以内,农村应在12小时内报告。

3、法定传染病:37

传染病名称及分类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乙类传染病:艾滋病、炭疽、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淋病、梅毒、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24种。

丙类传染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11种。

   在我校曾经发生过的传染病有:

乙类: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地方性斑疹伤寒。

丙类:肺结核、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感染性腹泻。

1、病毒性肝炎:乙类传染病。目前发现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有七种,用甲、乙、丙、丁、戊、己、庚来区别病毒的类型,它们所引起的肝炎分别称为甲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甲型肝炎是消化道传染病,甲型肝炎病人是传染源,经消化道传播,就是通过吃喝传染,所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以预防甲型肝炎。乙型和丙型肝炎都是通过血液传播的,也包括人体的分泌排泄物。乙型肝炎病人、丙型肝炎病人和一部分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血液、体液是主要传播途径,若有输入含有病毒的血液、或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或接受不清洁的牙科操作等一切接触带病毒的血液和分泌物的途径,就极有可能感染乙肝、丙肝病毒。而日常工作、学习这样的接触一般是不会被感染的。对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携带者用过的餐具,采用高压蒸汽、过氧乙酸溶液、含氯消毒剂等方法就可以杀灭病毒,杜绝传染。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由病人或带菌者排出的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学龄以下儿童易发生,冬春季发病,症状为高热伴有喷射状呕吐和皮肤出血点。由于广泛的预防接种。

3、猩红热:由一种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病人是传染源,可以通过呼吸道和牙科、外科、妇产科的器械操作传染,各年龄的人都可以发生,以发热、全身皮密布猩红色皮疹为特点。

4、地方性斑疹伤寒:由立克次体中的一种引起,叫普氏立克次体,病人为传染源,通过病人身上的虱子传播,往往在某个范围发生小流行。另外还有一种流行性斑疹伤寒,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病鼠为传染源,通过病鼠身上的跳蚤传播,可引起较大范围的流行,如战壕热。

丙类


返回首页 | 2024年五年制录取查询 通知公告 | 信息公开 | 智慧校园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