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阜新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域文化
         阜新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阜新高专蒙文系党支部书记  太国兴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指出: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这有别于过去城镇化标准或者说是曾被忽略的而今后必须重视的问题。如果说过去的城镇化某种意义上是圈地盖楼人口GDP基础设施市容市貌等硬性问题的话,规划提出的新型城镇化要求,其内涵,兼顾的因素,是以人为核心的充满了人文理念的软硬实力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本文以此基于历史与现实,从与地域文化关系之视角探索阜新新型城镇化破解这一课题的途径。
   
一、历史的长河沉淀了阜新文化 
   
八千年前查海人 ·;五千年前的胡头沟祭坛;王府镇西灰同村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遗址;却胡千里的燕长城;依然矗立着的辽塔述说着遥远的匈奴、东胡、鲜卑、契丹等部落民族轮回的辉煌;懿州史话告诉人们这片热土从来就没寂寞过;而蒙古勒津(土默特)部落东移的马蹄声、再后来闯关东人们的到来,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阜新的变迁史,证明着阜新文化属性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互撞击、相互吸收、相互渗透、交汇融合沉淀的典型。
   
(一)沉淀的村落名称
   
阜新自然村落名源于蒙古语占多数,据调研资料:如海州、乌兰毛都、太平、高德等蒙古语自然村落名有1069个。另外,还有以店铺、作坊、汉族姓氏、革命烈士等命名的村落。
   
村落名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是一个地区开发、文明、繁荣发展的记忆。阜新的村落名是这个地区的民族生存、民族发展、民族交往、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的一面镜子,是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现象,是认识阜新的性元素。
  (二)农耕化创造了蒙古勒津蒙古族特色文化
  就传统而言,游牧文化是动态的活的口传的,农耕文化是静态的固定的记录的。有学者研究:原始初民身上有两种精神元素,即活性精神元素惰性精神元素,游牧民族更多的继承了活性精神元素。沧海桑田,当纵马扬鞭、能歌善舞、充满了激情与浪漫的活性精神元素民族,一旦定居下来又表现出新的创造力。
  1.信仰对蒙古勒津文化的影响:
  蒙古勒津蒙古人三百多年的藏传佛教信仰,深刻影响了地域文化发展与创新:从文学艺术,到建筑、绘画、哲学、医学、天文、历史门类学科及相关手艺工匠等等,僧侣学者艺人成了那个时代文化风尚的引领者。信仰渗透于物质与非物质的各个领域,乃至社会民风民俗的形成等。
  2.萨满教在蒙古勒津文化中的影响:
  祭祀敖包,是蒙古族古老的信仰活动,其核心理念是祈求腾格日(天)的保佑。敖包有神灵,是传达者、中介,其根本是敬天。尽管蒙古人信仰了藏传佛教,但古老的萨满教并没完全失去魅力,而是融入到藏传佛教中,比如传承至今的蒙古人敬天敬地敬祖先、祭祀敖包、祭火、祭大山大树等等,均属萨满教信仰现象,也存在于蒙古勒津地区。简言之,蒙古人不仅信佛,还敬天敬地敬祖先信神灵。只有从信仰的角度,才能深层地读懂一个民族,如蒙古人对草原一草一木爱护,是生存需求使然,理念上萨满教起了一定的影响,电影《狼图腾》就是演义了这深层理念。
    3.
蒙古族农耕特色文化:
  原创农耕生产生活用具、农作物名。蒙古勒津蒙古人在向农耕转变中,生产生活用具没直接借用原有汉语名称,而是自己原创,这在其它蒙古族游牧地区是没有的。比如犁杖叫安吉子、锄头叫商图木尔等。
  农耕特色的蒙古族美食。当草原变成了耕地时,牛羊肉、奶食品再也不是蒙古勒津蒙古人饮食结构的主角了,而是被五谷杂粮咸菜酱取代。针对五谷杂粮咸菜酱,蒙古勒津蒙古人有着自己的创新发明。
  农耕特色的蒙古族艺术。有三个人,两个是胡尔沁,一个是歌手。曾经如此描述着蒙古勒津地区蒙古人。代表性艺术如安代舞胡尔沁东蒙短调等。艺术来源于生活,当辽阔的草原变成了广袤的耕地时,当散落的蒙古包变成了集聚的村落时,环境选择了艺术形式,应运而生。
  (三)查海、红山、契丹等历史文明
  查海文化和红山文化对当代人而言,主要是它的证明意义和考证价值,是历史的具象、显示着这片土地的沧桑感。阜新拥有查海、红山等历史文明的遗迹,是一种自豪。
  契丹文明遗迹遍布阜新,证明着曾经的辉煌,令后人为其着迷,也总想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应该说,契丹文明是逝去的独特的历史文明,后人不仅难以弄明白它的来历,也无法说清它的消失。因此在契丹文化研究中就有了较多的推断对比联想的成分。
  (四)煤电之城”“玛瑙之都
  煤深层影响了阜新,以历史性和现实性,仅定格为矿山文化去认识是远不够的。处在转型时期的阜新,深层了解自己,才能迈出更扎实的步子。如果说煤城文化更能反映因煤兴起的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状。
  玛瑙作为地域文化,应该说处在形成阶段。从工艺美术研发设计能力、人才队伍、文博硬件等,与号称玛瑙之都不相衬。说玛瑙文化,更多是停留在产品设计上,缺乏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研究。没文化的玛瑙不会成为有生命力的地域品牌。
  地域文化的范畴是丰富的,精神的物质的、有型的无型的、传统的现代的、不变的可变的、已有的创新的等等。在这个改革开放、多样文化、多元文明交汇的时代,在务虚的层面上研究、发掘、整理、建言献策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一代地域文化研究者应有的担当。
   
二、阜新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传承、体现地域文化
   
人类社会的进步一再证明着,文化、文明体现在人的活动的各个领域。阜新人的城镇化,如何实现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弘扬起来,须认真研究。
   
(一)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留住传统的村落名
   
阜新建城历史上留下了海州勿拉毛头”“太平等原有的村落名,这属根性因素。阜新应坚持这一传统,多一些留住传统的村落名。社区街道、楼院小区、街与路、公益性、标志性等建筑的命名等,都应适当考虑到传统地域村名。它的历史感、独特性、民族性是那些维多利”“维也纳之类洋名无法比拟的。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好自然传统民俗村。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乡镇、村落必然发生变化,如何在保护传统的前提下推进城镇化,值得研究。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能够构建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镇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百姓安居乐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体现民族性
  阜新是民族地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重视民族文化给予的城镇个性,使更多的民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得到保护、传承、创新。
  首先,规划指导地区民族乡镇,以民族特色进行城镇化规划建设,实现形式鲜明内容充实:如牌匾、街区改造、楼宇设计、标志性建筑等等。从物质到精神充分展示民族元素。
  其次,阜新的汉族村落汉文化。如何保护传承创新,是更具有普遍性的一个课题。有别于内地的北方汉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值得研究重视,包括确认保护汉民俗村。
   
(三)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建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地域文化场馆
  国办发[2015]37号《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购买指导意见明确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展示。恰逢落实意见”“政府购买的大好时机,应乘势而上。
  1.创建新石器时期遗址文化庄园查海遗址应习称为查海新石器遗址。在搬迁扩建好博物馆的同时,圈定遗址属地,修建保护性游览甬道,开辟适合的庄园,让参观者采摘品尝八千年故地的原始植物
  2.创建契丹文明遗址园。以代表性遗址为核心集中复制些相关内容,甚至复制些其它地区、文博单位的相关资料,来展示契丹文明,使其丰富饱满起来。
  3.创建民俗、乡土博物馆(园),革命传统、工业、企业、煤业等特色现代场馆。
   
(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重视寺庙的影响
  寺庙对一个地区、对一座城市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一座城镇、一个乡村、一个景点,有寺庙,就有了一份神秘感、历史感和文化感,客观上受益,正所谓有仙则灵”“有庙则灵。寺庙的信仰性、观光性、经济性,赋予了它公共性和公益性。因此,寺庙是一个具有特殊影响的文化文明载体。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进一步重视寺庙的影响,是符合文明”“和谐”“自由”“平等”“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阜新地区寺庙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寺庙与地方在机制体制生存发展上不能两张皮,应统筹规划。属地政府对寺庙要有必要的监管,挖掘寺庙对地区发展、社会影响的积极因素,保护好寺庙,重视寺庙,让信众满意,让社会满意。同时,寺庙也要主动反哺社会,开展扶贫帮困慈善捐助活动。
  总之,阜新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应保护、传承、创新的地域文化不止于此。重要的深刻理解规划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内涵,不仅需要新的城镇容貌,还需要有归属感的人文环境,进而在城镇化进程中产生地域文化建设的迫切感及对地域文化美好前景的信心。改革开放几十年迅猛发展的城镇,人们来不及思考,形而上的简单模仿从众,进而带来了城市建设的千篇一律、个性消失,而强调地域文化的作用,就是我们今后破解这一课题走出这一沼泽的有效的唯一途径。

返回首页 | 2024年五年制录取查询 通知公告 | 信息公开 | 智慧校园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