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中国梦”的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作过多次讲话。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繁荣为条件,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根本,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2012
1129日,习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4
10月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再次在讲话中提到,在他心目中,文艺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历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有地位有影响,不是穷兵黩武,不是对外扩张,而是中华文化具有强大感召力。
   
习总书记的历次阐述,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中国梦三个字沉甸甸的分量。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而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一个民族的发展、强大,文化的支撑力量是尤为重要的。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血脉之所以绵延至今,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功不可没。今天的中国依然身处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中。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下,实现中国梦,必须牢牢捍卫自己的文化根基,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立身之本;而中国梦的实现,也必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便高度统一起来。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飞跃,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曾让我们倍感自豪的传统文化却与我们渐行渐远,一些传统的习俗也不断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例如,电脑的屏幕与键盘,极大地便捷了书写,让我们渐渐疏离了纸张与笔,也疏离了对文字的记忆。直至2013年开启的汉字听写大赛,才让我们反思,长此以往,我们即将丢失的是一笔何其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外来文化的入侵,西方思潮的影响,使得我们本土文化遭到严重的威胁。我国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必然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样性。其中的商品交换原则就极容易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引发见利忘义、权钱交易,导致国家意识、集体观念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减弱。与此同时,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又呈现出循规蹈矩、取舍不当、缺乏变通等弊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淡化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文化的失落,意识的偏离,使我国的文化建设现状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不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及其发展不相适应。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愈发感到优秀传统文化弥足珍贵;实现中国梦,我们迫切需要重新找回民族的根基。
   
所谓传统文化,汉朝刘熙在《释名·释典艺》中说过:以传示人也。唐朝颜师古注《汉书》说:统,继也。综合二人的阐释,传统,即世代相传相继,传统文化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是世代相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文化、艺术、制度、技术等等,这是一个外延很宽泛的概念。中华民族在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而且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这些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有着深层次的影响。从百家的言说,到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从悠扬悦耳的戏剧,到韵味十足的书画,从精妙的建筑,到优美的诗词,这些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的,可以自豪的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典型,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而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何才能更好的传承,使其为实现中国梦服务,可以从三方面思考:
   
第一,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英雄气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品格,头悬梁、锥刺股的励志典故,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德行,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需要用这样的文化精神塑造国人的品格,对于这样的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使其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那些腐朽、落后、愚昧的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就必须予以抛弃。像儒家思想一直提倡的君权天授,其真正目的就是麻痹人民,让大家一直期盼能有一个修身养性,明理治国的明君,却不让黎民百姓直接参政议政、选择自己心目中的最佳君王人选。可是纵观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又出现过多少真正的明君呢?人民就这样在儒家思想麻醉之下期盼明君几千年。从这个角度,儒家思想中的一些成分就是中国的精神鸦片。因此,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应持批判继承的态度,汲取其中的精华为现代所用。
   
第二,传承就是弘扬,弘扬其精神实质,弘扬其丰厚内涵。文化是以人的思想意识的变化而变化的,任何文化都有它的阶段性,失去潮流价值的文化将会逐渐走向历史的角落。唐诗、宋词应该说是经久不衰的文化,但在今天还是衰退了许多。究其原因,是时代的变迁使其逐渐失去了社会潮流性。古代社会,文化娱乐比较匮乏,几千年的文字成了当时文化推崇的主题,唐朝作诗,宋代填词,吟唱诗词几百年,把汉字研究到了极致,以至后世无法逾越。而那时的诗、词,就相当于今天的流行音乐,李白、李清照就相当于今天的汪峰、方文山。两个打工仔在春晚上将汪峰的《春天里》唱响了全中国,而街头巷尾随便找个孩子都能唱几首方文山为周杰伦写的歌。再看唐诗宋词,在今天就要强制性的背诵记忆了。不是不珍惜,而是时代变化使然。继承、发扬和遗弃是文化发展的正常规律。千古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虽不能遗弃,但也不会时时刻刻都挂在嘴边。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化的形式,而是要弘扬其精神实质,所以,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国内的国学启蒙,诸多国家的孔子学堂,世界的汉语学习热,都是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过程,在今天,只要保护好失去流行意义的文化遗存,大力弘扬其丰厚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将会完整的、永远以中华文明的身份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第三,古代文化的精华和现代文明融会贯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古代文化,虽然可以使我们寻回被遗忘的优秀传统,但比较现代文明,它们毕竟是低级形态的文化,即使是古代文化的精华,它的复兴也不应该是原封不动的重现,而是应作为新时代新文化的有益营养成分,与现代文明融合,才有资格成为新文化的组成部分。让我们解读一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红色是太阳的颜色,圣火的颜色,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诠释,饱含对世界的祝福和盛情。而字借中国书法的灵感,演化为舞动的人体,在挥毫间体现新奥运的新理念;字又巧妙地演化为字,寓意人文,体现了北京人文奥运的承诺。篆刻、书法艺术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而印章本身在传统文化中则体现了诚信,会徽的整体设计展现了中华汉字所呈现出的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更展示了一个城市的演进与发展,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情怀,传递了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是古代文化融入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
   
今天的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在新时代的转换。因时而变,就能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前行。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跟随历史的潮流,传统文化才能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而在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上,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国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主人公意识,将个人有限的生命和社会无限的价值联系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也要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入中国梦的实践之中。   
                          (
作者系人文系教师)


返回首页 | 2024年五年制录取查询 通知公告 | 信息公开 | 智慧校园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