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十三五规划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时期,更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结合阜新关于围绕地方转型振兴总目标,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抓好工业产业集群、现代农业示范带、服务业集聚区和城镇化建设等任务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现根据学校科学发展的实际,制定 “十三五”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阜新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资源和结构配置,强化骨干专业建设,提升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学校科学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完善办学机制,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市场人才需求和学生充分就业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服务能力为目的,走内涵发展之路,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校的科学持续发展,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学校的影响力。以优美的校园环境、高雅的校园文化、浓郁的大学气息,使学校成为阜新市的一大亮点。

2020年,使阜新高专在省内具有影响力的骨干专业达3-5个,全日制在校生达6000人左右,电大及网络教育等成人教育在校生达5500人左右,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服务地方骨干项目的发展达良好以上,争取成为省级示范校,为阜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用得上、下得去、干得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具体目标

1、稳定规模、促进就业、扩大社会服务面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继续开拓招生渠道,稳定全日制在校生的招生规模,积极面向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企业职工等开展职业教育或短期培训,提高职业培训能力。每年全日制在校生稳定在5300-6000人,成人学生5500人左右,年职业培训5000人次。

积极完善就业工作机制,推进产学合作,搭建就业平台,建立就业基地和畅通完善的就业网络,形成就业跟踪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增强服务民生的能力。毕业生年就业率达到90%以上,同时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实现顶岗与就业“直通车”,使招生、教学、就业、学生工作实现良性循环,形成育人合力,扩大社会服务面。

2、强化专业建设,打造精品课程

按照“调整传统专业、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的思路加强专业建设。继续做强做精骨干专业,至2020年,学校争取省级示范专业达2-3个,年增加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项目2个以上。加强五大专业群的建设,即以液压气动、机械加工、应用化工、汽车检测与维修、通讯技术、建筑工程、公路监理等为骨干的理工专业群;以动漫制作、游戏软件、多媒体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为骨干的文化产业专业群;以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酒店管理、旅游服务为骨干的现代服务专业群;以畜牧兽医、园林、园艺、冷藏技术为骨干的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以蒙古语言教育、汉语言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为骨干的教师教育专业群。继续探索实践现代学徒制,办好与辽宁蒙医研究所联合开办的蒙医、蒙药、护理(蒙语方向)专业。学校新成立的阜新历史文化研究所,要进一步加强对阜新地方文化及中华历史文化的研究与传承。

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全日制专业课程体系和培训创业课程体系。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和优质意识,不断加大对课程建设力度,逐步树立精品课和优质课的品牌形象。完成校级精品课程15门左右,省级精品课程3-5门,开发特色校本教材10-15本,编写优质教辅资料10-15册,逐步建成“标准化、共享型”的“一体化”专业教学资源库。

3、改善办学条件、夯实发展基础

通过对南北校区基础设施改造和新建,积极争取省专项经费和地方配套资金,扩大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和实训设施、设备建设,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将学校建设成自然环境、校园文化、绿化美化浑然一体的生态化、数字化的现代化高职学校。

4、强化团队建设,打造双师型队伍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完善主管部门培训、企业顶岗培训、校本培训三大师资培训体系。“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5-10名。建成一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学校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计划教师年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150篇;争取省级科研立项10项,市级科研立项10项,校级科研立项20项,以浓郁的学术科研气氛和科研成果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5、推进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市场调研,以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理实合一”与“双证融通”的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积极创新“引企入校、自办实体、企业冠名订单培养”等多种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6、强化以德为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按照“和谐进取、务实创新、优质高效”的学生工作思路,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营造“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

7、优化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完善学校各种管理制度,优化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后勤保障管理机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机制,根据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探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的学生管理机制,健全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行政后勤保障机制、学生安全工作机制及卫生工作机制,树立服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

三、具体措施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龙头,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支撑,着力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完善专业建设方案和教学改革方案,完善师资培训交流制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打造善教善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善实习实训设施条件,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校管理,提升学校内部管理水平和管理创新能力,着力打造具有示范性明显、骨干引领能力强的省级示范校。

(一)加强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

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任务,增强班子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工作能力,不断提高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始终把加强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通过学习和思想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树立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建立健全师资培训质量监控保障机制。组织参加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师培训,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学能力。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企业顶岗培训和校本培训制度,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培训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校企合作的能力。

(二)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继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障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并完善支撑学校科学管理的组织机构和执行机制,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教职工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管理与就业服务、资产及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提升学校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决策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逐步建成数字化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管理现代化。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培养合格“高技能、应用型”职业人的要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拓展途径,丰富内容,创新载体,改进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为核心,深入开展以诚信、敬业、合作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教育的整体推进,发挥专业教学和实训实习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相结合,将中国传统美德、现代工业文化、职业素养与企业管理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实现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具有鲜明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估、监控和督导制度,加快教学信息化进程,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加强省级示范专业、学校骨干专业建设力度,积极拓展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增强适应性。按照“调整传统专业,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的思路加强专业建设。积极拓展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发24个新专业,形成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市场调研,以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完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完整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教学资源库建设,重点促成各专业核心课程成为省、校级精品课程,各专业主干课程成为重点建设课;教材要体现新观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双证制、多证制,把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纳入教学计划,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取证的指导,鼓励学生取得多种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巩固发展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形成稳定优良的实训就业基地

加强教育科研活动。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实用价值的项目,加大专业校本教研的力度,重点加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改革、校本教材开发等研究。

(五)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在“十三五”前期,完成北校区实训楼和综合楼的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添置实训设备,2016年底完成北校区改造升级,完成男生公寓改造、教学楼维修改造、报告厅消防设施建设、校内路面改造、校内绿化美化及景点建设、体育健身场修建、校内柏油路铺设等工程。做好校园信息化专项采购及大型机械加工设备专项采购工作,校园信息化建设达到省要求的适用标准。

通过取得政府、上级主管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渠道争取经费投入,在学校基础建设、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上加大投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培训;争取政策扶持,努力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社会环境,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就业需求和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将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纳入地方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舆论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步骤

“十三五”期间,学校要紧紧围绕我市关于“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抓好工业产业集群、现代农业示范带、服务业集聚区和城镇化建设”等任务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启动七大建设工程,即实施专业和课程建设工程,建设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和优质教材建设;实施扩大招生、促进就业工程,搭建就业平台,建立就业基地和网络,增强服务民生能力;实施校企深度合作工程,着力建设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共建基地,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实施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人力保障;实施办学条件改善、夯实发展基础工程,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和保障;实施德育为先、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营造“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实施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水平提升工程,完善学校各种管理制度,优化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后勤保障等管理机制。为了完成这七大工程,学校将采取重点建设、分步实施的策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62017年,提升管理水平阶段

围绕阜新地区经济建设实际和三大产业基地、十大产业集群的形成,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管理为抓手,以申办省级示范校为突破口,加大教学改革,加强特色专业群建设,推进管理制度的完善与修订,推进管理队伍的业务与素质提升。在校园数字化原有基础上,按照省级示范校建设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整改、升级学校的硬件设施及软件应用服务水平

第二阶段:20182019年, 提高培养质量阶段

以液压、汽修、机加、化工、公建、营销、酒店、学前教育等专业为龙头,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凝练学校办学特色。与企业合作,推进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任务,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合作,完成双师型结构教师培养任务。加大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阶段:2020年,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阶段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稳定招生数量,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或短期培训,提高职业培训能力。积极推进产学合作,搭建就业平台,建立就业基地和畅通完善的就业网络,形成就业跟踪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增强服务民生的能力。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不断提高就业质量,使招生、教学、就业、学生工作实现良性循环,形成育人合力,扩大学校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发挥学校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201578


返回首页 | 2024年五年制录取查询 通知公告 | 信息公开 | 智慧校园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