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美丽上海》是女导演彭小莲于2003年拍摄的伦理思辨色彩颇为浓重的影片,描述了上海的没落贵族、大资本家的生活。影片着墨于现如今亲情伦理问题的探讨,但片中老式的花园洋房与复古的色彩格调,和母亲身上依旧高贵的魅力,让影片时时刻刻都在流淌着因为时间流逝而锻造出的历史的魅力。彭小莲导演试图对当宏大的历史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尘埃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灰飞烟灭时,对亲情是否还能有可靠的联系的问题加以思考和解答。
影片讲述了一个上海的没落贵族的家庭故事,影片没有过硬的故事情节,而是重于亲情的重建,和亲情面前人性的展现。因为老母亲的病情定居于四面八方的儿女全都回来看望母亲。然而难得的团聚并没有使兄妹四人面露喜色反而是无休止的争吵。他们吝啬于将对彼此和家庭的深切情感表达给对方,同时压在四人身上的生活重担也随着剧情深入一步步地凸显出来。唯一能让人感受到真情依旧的是弥留之际的母亲。作为兄妹四人的情感归宿,母亲对亲情温度的坚定地维持,是兄妹四人除血缘外最重要的情感纽带。这个家庭曾经因为遭受到文革的迫害而使兄妹四人失去了父亲,同时也使得四人的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动荡。大哥身为长子在大学毕业后去了大西北挣钱养家,生活一直因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得不到好转;二姐静文一直留在母亲身边,离了婚,女儿随随便便的生活方式使他一度陷入绝境;老三阿荣是一名成功的律师,可家庭生活同样不如意;小妹定居在美国,优厚的物质条件也难以抚平她精神上的不安。
无论是何种电影都应以人为本,要达到深厚的故事基础与完美的技术手段相结合,从而使电影艺术能充分地展现人性。执着于伦理情感表达的中国电影人总是以东方电影人特有的细腻情怀来讲述国人自己的故事。比如顾长卫那满含悲伤的《孔雀》,霍建起那温婉动人的《暖》和清澈深情的《那人那山那狗》。而《美丽上海》在同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又清晰地展现了人性的多种层次和复杂结构,却并不混乱,反而清晰自然,如同片中上海人生活的老式洋房一样,拥挤复杂,但是人们的生活却能井然有序。片中的康家是因为文革而遭受巨大动荡的家庭,母亲的重要性在开篇就已经做出明确的交代。“因为老母亲病危而使得离散的儿女重拾家庭的温情。”这样的情节在众多影视作品中并不少见,而作为联系着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母亲一角在《美丽上海》中更是承担着少有的“历史使命”。然而,相较于大哥的无奈,阿荣的吹毛求疵和静文的不堪,小妹更像是一个超脱的观察者,面对家庭内部亲人之间种种不可调和的内部矛盾,她感触良多,却又无能为力,总是一次又一次被动地陷入其中,难以自拔。同时跳出影片来看饰演小妹的演员王祖贤,她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或多或少地暗合了上海这座城市和片中家庭的变迁过程。当年一部《倩女幽魂》使她妖艳的女鬼形象深入人心,从此她让“聂小倩”成为了人们心中最为经典的“女鬼”的代名词,同时她自己也成为了成功的商业明星,而她之后的退隐也留给了无数人无尽的唏嘘和感叹。而今,洗净铅华的她出现在了《美丽上海》这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之中,当年十里洋场和家庭往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平静内敛,在她身上无论是演员自身还是她饰演的小妹都暗合了影片中要传达的深厚的历史感,以及对人的影响。
同时,贯穿影片发展始末的历史感和主干精神还体现在父亲的精神和母亲对这种精神不渝的坚守上。父亲的形象自始至终都以逝者的身份和遗像的方式出现,可是他所产生的影响始终围绕着家中的每个人。母亲的殷切教诲和自始至终都不变动的高贵气度使得剧情始终都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精神内核。
无论是钟情于历史的滚滚浓烟,还是执着于旧上海往日的繁华,导演彭小莲都以她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叙事节奏来缓缓铺开她所想要表达的人性故事。片中母亲和重孙女互相嬉戏的场景,是对于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的最为温暖的表达,站在生命线上两端的人是情感最为醇厚的两个人。而影片结尾,突然要赶回大西北的大哥在掏出母亲送给他的旧怀表,翻开里面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字样时,温暖的人伦情感不言而喻。
(作者系人文系12对外汉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