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三品黛玉

 对于《红楼梦》的读者来讲,可以说是一人眼中一个林妹妹。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可是无论怎样,林妹妹都是美的化身。但她身上仍存在不少缺点,以至于让读者又爱又恨。在此我仅说说我个人读《红楼梦》的一些感受。

我初读《红楼梦》是在初三时候。那时的我文化水平还不能理解其中意味,只草草读了几回,简直是嚼蜡一般,便丢开了没看。那时候我看到的黛玉是一个谨小慎微的黛玉,有些敏感,动不动使些小性子,还哭起来没完。这样的女孩子怎么会可爱?就这样我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很不好,觉得她蛮可气的。

后来,由于专业的原因,我又细读了一遍《红楼梦》。这次读可是受益匪浅,我似乎明白了作者要呈献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林黛玉。这个悲剧性的人物是个可怜人。一方面她在贾府是个外来人,虽说是亲戚但不是自家,比不了迎、探、惜三春,也比不了宝钗。宝钗只是大观园的临时过客,而她则是需要长期的寄于贾府。这样的心理落差造成了她的小性,她的这种“不让人”,因为她要维护这样一种别人不能理解的自尊。这种情绪日积月累,岂有不生病的道理?最能理解她的宝玉和宝钗的结合成了压死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者不能说是稻草是致命的一块千斤巨石。黛玉的香消玉损堪称可悲,可叹。

在我大学将要毕业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十套《百家讲坛》正在播出刘心武讲红楼的系列节目,不禁又勾起了我对红楼的记忆。这时我正没有论文题,于是我决定写有关《红楼梦》题材的论文作为我的毕业论文。就这样我开始翻阅了大量的有关红学的资料,这使得我对《红楼梦》的理解大大地加深了。同时,我对林黛玉的看法又发生了变化。我开始“迷恋”起林黛玉了,这个不关电视剧版陈晓旭的美丽,而是由心升腾出的一种模糊的图腾似的东西,是对于美的崇拜。能感动人的故事通常带有悲剧色彩。那么什么是悲剧?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我是被黛玉的悲剧结局所感动了,她的死就犹如我失手打碎了一个精美的花瓶。但值得我们感动的不是黛玉的死,而是她的一身才气和抗争的精神。林黛玉的才气冠于群芳之上。无论是《葬花吟》还是《秋窗风雨词》都缘于她的真性情。不像宝钗的诗词内还夹杂着世俗,就像美丽花园中的杂草,而黛玉的花园则是一方净土。黛玉若是默默忍受着死去那只能是值得可怜,而不是可敬。就在她临死前的那声:“宝玉,宝玉,你好……”包含了太多的意思。林黛玉一介弱女子,无力反抗强大的封建制度甚至也不能对抗贾家,这也是她唯一能做的反抗了吧!所以,我敬黛玉之德,爱黛玉之才。仰黛玉之神,慕黛玉之貌。不才特制短文一篇致黛玉以完赘述:

生自仙源 草质金兰 绛珠之身 报水之恩 超凡脱俗 玉体神伏

  颦颦之音 滴泪溶心 赏花赋酒 骄弱绝文 病心西子 扶柳昭君

金玉之约 木石无缘 魂断幽梦 魄尽残延 红尘已了 泪尽血干

  再会无期 清乐天齐 回本仙体 情结案底 绛珠余恨 侍者凄凄

(作者系科研处教师)


返回首页 | 2024年五年制录取查询 通知公告 | 信息公开 | 智慧校园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