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4日,我校正式接收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技术与经济学院原校址(即财校校址),成为我校北校区。接收当天,学校总务处即投入力量对北校区进行管理和维修。经过半月余的加班加点、废寝忘食的工作,国庆节长假之后,北校区投入正常使用,目前教育教学工作运转正常。
9月14日,李爱华副校长带领总务处刘玉才处长与辽工大的有关同志进行了校区交接,从辽工大同志手中接管了原财校校址。当天下午,总务处的同志即进驻北校区,摸清整个校区的校舍情况和基础设施设备情况。由于年久失修,原财校的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损毁严重。加之辽工大在搬迁时造成的损坏,当时的财校校园可以用百废待兴来形容。由于学校已经决定国庆节后师范部全部在北校区上课,因此,加紧恢复北校区的教学设施和生活条件是当务之急。面对这样一个窘迫的局面和严峻的形势,后勤部门的同志们没有耽误一分一秒,立即全部投入到北校区的维修、改造工作中。同志们按照任务的急缓程度对维修改造工作进行了科学的部署。全部人员分成几个队伍在整个校区同时开展工作。在楼舍里,艾玉波同志一把钥匙一把钥匙地试开各个房间的门锁。辽工大一下子交给他的校舍钥匙装满了整整两个提包,总重量达50斤。他就是背着这几十斤重的钥匙逐一房间地对号入座。对最终仍无法开启的房门,他们及时更换了锁芯。在水泵房,几位水暖班的师傅紧张地测试着水泵的功能和使用状况,对已经不能运转的水泵进行了及时的更换。由于老财校的开水房使用的是烧煤锅炉,不符合环保要求,学校决定立即更换为电锅炉。这几位师傅又将老锅炉拆卸下来,弄得满身都是黑灰。汗水在他们落满灰尘的脸上淌下,那一张张看不清本来面目的脸如同京剧脸谱一般。在办公楼、教学楼、宿舍楼里,电工师傅们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检查电路,更换照明设施。在库房,同志们仔细清点从东校区搬迁过来的物资,并逐一登记造册。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后勤部门的同志起早贪黑地跟时间赛跑,确保在师范部搬迁前将基本的教学和生活设施准备到位。他们还精心绘制了校区方位图和校舍布局图,提供给师范部,以便于师范部迁入后分配教师的教研室和学生的教室宿舍时参考。9月28日,师范部的师生结束了在阜蒙县31年的办学历史,全部顺利迁入北校区。
完成了师范部搬迁的准备工作后,国庆节期间,后勤的同志们放弃了休息时间,又对北校区的自来水管路进行了改造,对楼顶进行了防水维护。
按照学校统一部署,10月13日、14日,电大和成教部陆续搬入北校区。后勤部门又为这两个单位的搬迁提前做好了准备。塑钢窗的修缮、供暖阀门的更新,物资的入库保存,后勤的同志们都事无巨细、默默无闻地进行着。
从9月14日至今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后勤的同志们几乎没有一个休息日。在刘玉才处长的工作日记里有这样几组数据:更换锁芯500个,更换自来水阀门32个,更换暖气阀门36个,更换电表开关200个,维修防水2000平方米,安装电锅炉一部,更换水泵阀门16个,维修水泵4台,改造三个教学楼和两个宿舍楼的自来水管路。
这一组组数字看起来是冷漠而无生机的,但是这冷漠的背后却饱含着全体后勤同志们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正是由于有了他们的千方百计想办法,任劳任怨做贡献,才换来了这次校舍搬迁工作的顺利和成功,才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 当“阜新高专”四个巨型大字被后勤的同志们安装在北校区教学楼顶时,阜新高专又开启了办学历史上新的一页。有后勤部门的有力保障和周到服务,学校在校区合并后的各项工作定会沿着健康有序的道路快速前进。
|